
縣文化局在全市文化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交流發言材料
- 更新時間:2021-03-22 11:59:53
-
發言稿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縣文化局在全市文化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交流發言材料》,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縣文化局在全市文化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交流發言材料第1篇
2009年,**縣文化工作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關于促進文化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克難奮進,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獲得了一系列殊榮。先后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和全國文物先進縣,全省三峽文物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印刷業管理先進單位,九畹溪藝術團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端午節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扎實推進四級文化網絡建設
一是全面啟動了8個鄉鎮文化站的維修改造。利用鄉鎮文化站維修改造資金,認真研究加快文化站建設的政策措施,積極指導和督促楊林橋、水田壩、泄灘、沙鎮溪、九畹溪、屈原、兩河口、歸州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新建和維修改造工作,對已完成維修改造項目的茅坪、郭家壩、梅家河、磨坪4個綜合文化站進行了檢查驗收。二是組織開展了農家書屋建設工作,對近三年建設任務進行了安排部署,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全縣186個行政和7個居委會的農家書屋建設,努力實現全縣全覆蓋,全年共完成了35家自建和25家共建農家書屋的建設工作。三是組織制定了九里工業園區農民工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指導匡通電子有限公司在九里工業園區興建了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四是對上爭取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去年,國家共下達我縣庫區文化調概資金2073.26萬元,鄉鎮文化站內部設施補助資金40萬元,省文物局下達屈原祠免費開放資金補助71萬元,省新聞出版局下達農家書屋以獎代補資金52萬元,縣文化館爭取維修改造和設備購置經費25萬元,爭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30萬元,縣圖書館爭取72個村級共享工程服務點專項設備經費19萬元。
二、圓滿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
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及相關要求,廣泛深入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共摸底普查藝人1225人,對 171名重點藝人進行了圖文聲像資料的配套普查;普查范圍涉及全縣12個鄉鎮76個行政村,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等10大門類,共普查登記屈原傳說、薅草鑼鼓、端午習俗等85個藝種,建立健全了**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目錄,為今后進一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全市第四個文化遺產日活動中,**縣政府被市政府表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共有5個單位被表彰為宜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5人被表彰為先進個人,11名藝人被命名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三、共享工程協調健康發展
作為全國共享工程49個示范縣之一,共享工程**縣支中心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在服務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有效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一是以縣圖書館網站為平臺做好資料存貯與提示。二是利用共享工程資源和設備積極開展各項服務活動。縣圖書館茅坪經濟技術開發區分館正式投入運行,“**縣青年干部周末學院”和“職工書屋”正式掛牌成立,廣泛開展了小學生禮儀、酒店服務人員禮儀、青年干部培訓等活動。2009年,縣圖書館在全國第四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初檢工作中被評為國家一級館。
四、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一是圓滿完成了第六屆端午文化旅游節、“三八”婦女節家庭才藝大賽、“五四”青年節青年團隊形象展示大賽和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頌歌獻祖國”紅歌會等系列文化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組隊參加宜昌市文化遺產日專場演出,有兩個節目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三是精心組織,圓滿完成了全縣第三屆全縣民間文藝調演暨美術攝影大賽系列文化活動;四是認真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2009年送戲下鄉169場次,下派輔導干部105人次,導排節目96個,輔導群眾演員2825人次,活動現場觀眾總計17萬人次,全年接待讀者63447人次,開展送科技文化下鄉和基層業務輔導活動9次,利用共享工程設備放映文化、科技片160場次以上,服務群眾40000人次以上。新華書店認真組織中小學教材的征訂發行,免費教材發放率達100%;文藝創作室為屈原藝術團創作了獨幕戲曲《扶貧媳婦》,為全縣民間文藝調演創作了一批音樂作品。
五、文物普查和文物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一是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總體要求,在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聘請省內文物專家十多人深入全縣12個鄉鎮、186個行政村進行田野調查,調查發現新文物點205處、復查點62處,并完成了所有田野普查點的資料錄入工作,高質量地完成了田野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市文物普查工作中名列前茅。二是結合鳳凰山文物復建項目逐步移交地方管理的實際,切實加強對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保衛工作,增強安全保衛力量,堅持二十四小時巡邏制度,防患于未然,有效保護鳳凰山建設和接待開放,確保了文物安全,實現了第二十一個“文物安全年”。三是結合全縣三峽后續移民規劃工作,認真做好消落區的文物保護工作。全縣消落區內共有文物點17處,涉及5個鄉鎮,保護面積共103000平方米,其中古墓葬15處,保護面積93000平方米,古遺址2處,保護面積10000平方米。
六、文化和新聞出版市場管理規范有序
一是針對縣城網吧、電子游戲室等場所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營業等違規行為,大力開展文化市場的執法檢查,經營秩序明顯好轉。二是在全縣范圍內大力開展“掃黃”“打非”工作。2009年,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共收繳非法出版物73冊(張),其中圖書冊,音像制品9張。三是對轄區內的歌舞娛樂、電玩、音像、圖書、網吧、印刷等行業66家經營戶進行了年檢換證。四是加強聯合執法檢查,嚴肅處理違規經營行為。與公安、工商等部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取締無證經營KTV一家,取締黑網吧2處。五是強化安全防范意識,與各文化經營單位和各二級單位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與全縣29家網吧簽訂了《網吧經營責任狀》。同時與縣關工委合作,聘請了120名(其中縣直81人,鄉鎮39人)“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模范、老教師、老專家)人員,義務監督網吧的日常經營行為,與執法人員密切配合,加強對網吧的日常巡查,網吧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六是認真開展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工作。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環境改造年”活動的統一安排部署,認真開展行政審批流程再造,編制了旅游項目并聯審批方案。通過網絡、走訪經營戶、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在原已全部進入窗口“一站式”審批的基礎上,進一步清理取消了2項,在保留的10個審批事項中,審批總時限由法定的340天、實際執行的201天降至24天,其中承諾申報當日辦結的事項達50%,從而更好地方便了老百姓辦事。
七、扎實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
根據省糾風辦、省文化廳、市文化局和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縣文化系統被納入全縣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的七個部門之一。在市文化局和縣糾風辦的具體指導下,我縣文化系統從7月上旬開始,深入開展了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做到了領導到位、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經過全系統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了“宣傳發動和自查自糾、評議與集中評議、建章立制全面整改”三個階段的各項工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被縣糾風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優秀單位。
2009年,我縣文化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與領導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今年,我縣文化工作將在省市文化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力爭在行業管理、產業發展上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績。
縣文化局在全市文化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交流發言材料第2篇
**歷史悠久,是新石器時代關廟山類型大溪文化中心區域,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西漢初年置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全市轄9個鎮(街辦),198個行政村,總人口51萬人。近年來,**市文博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積極創新文博工作思路,推進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展覽方式手段的創新,努力做好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提高文物保護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先后被授予“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博物館被授予“全省十佳博物館”。2009年,全省縣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座談會在**召開,與會領導對我市博物館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打破“單打一”的思想,積極推進思想觀念和體制創新
黨的十七大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中小型基層縣級博物館,如何改變“單打一”的指導思想,創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在保護文化遺產事業中的作用,既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市博物館肩負著全市文物保護的工作重任,但也是展示地方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博物館過去的工作多停留在對古代文物的保護工作上,工作層面單一,如果停滯不前“守攤子”,勢必影響對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影響對歷史文化的展示,影響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影響對現代文明的傳播。因此,我市博物館主動在思想觀念上求新求變,改革過去“單打一”的指導思想,在做好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對民間民俗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了嘗試和探討,力求豐富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和展示內容,使文物保護工作增添活力,宣傳陣地更加豐富多彩,為創建和諧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探索保護工作方法,推進文物保護機制和手段創新
(一)扎實開展民間民俗文物的征集和搶救工作。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傳統生產方式的改變,一些傳統的民間民俗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步地退出歷史舞臺。為了使我們祖輩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不在我們這代人手中遺失,**市委、市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市博物館開始有計劃地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民間民俗文物的征集和保護。近年來,先后投入資金近50萬元,征集民俗文物3000余件。同時,市博物館對征集來的各類民俗文物進行挑選,在全省縣級博物館首開先河舉辦了《過去的日子-**民俗文物陳列》展覽,這個展覽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國家文物局、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的領導和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學會的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為我市獲得“全國文物先進縣(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工作成效顯著。
長期以來,基層文物工作只限于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市博物館五年內搶救征集了3000多件民俗文物,但是民俗文物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簡言之,僅僅收藏文物,其不足于完整地展示民俗文物,不利于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市博物館拓展了工作范圍,加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搶救,使原來脫離物質文化遺產載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歸本體,使孤立、呆板的文物輸入生命活力。市博物館先后完成了皮影戲、漢劇、扇子戲以及古代三峽地區民歌的專題研究,征集到民間讀本、民間唱本22種,對民間刺繡、民間木雕老藝人進行了調查,與中南民族學院楊萬娟教授、華中師范大學韓國文化研究中心夏安凌教授一起,對得到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關注的韓國羅氏家族的史跡進行了田野考察,專門對羅氏家譜進行了調查。傳統的業務指導思想觀念得到創新后,使文物保護與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工作相得益彰。
(三)不斷提升展覽質量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時代對中小型博物館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我們的工作增強了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市博物館克服展覽陳列形式落后、展覽內容單一等局限,力求在藏品征集、陳列主題、展覽形式上實現創新。2005年舉辦的《過去的日子--**民俗文物陳列》展覽,由于受當時財力等條件的限制,征集的近3000件各類民俗文物形成倉儲式展覽,如同超市。這種展覽辦法,無法達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的要求。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市博物館通過爭取項目資金,進行了民俗文物展覽的提升工作。一是豐富展覽內容,除對古代文物進行專業收藏和陳列外,重點增加了展示地方鄉土文化特、地方重大歷史、經濟事件等內容,使展覽與現代社會距離不遠,更具有親和力,更容易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愛社會的熱情,更能引起外地客人的興趣,更有利于擴大對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二是創新展覽形式,由櫥柜式陳列轉向實景式陳列。提升后的《**民俗風情展》在提升展覽質量的設計時,采用了櫥窗式和實景式相結合,讓觀眾近距離接觸體驗展覽環境。有內容直接復原了當時的生活場景,讓觀眾身臨其境。
由于工作方法創新,增強了文物工作的社會地位,豐富了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展示內容,使文物保護與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工作相得益彰,文物展品增添活力,陳地活動充滿生機,更加豐富多彩。2007年,**市博物館制作的《過去的日子》部分收藏品參加第八屆中國藝術節·宜昌市會場《宜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由于展覽內容豐富、生動,受到了文化部領導和各界人士的好評,成為工作的一大亮點。2009年,全省縣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座談會在**召開。
三、夯實陣地建設,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免費開放對博物館的管理和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通過改革內部管理,完善規章制度,做到降低門檻不降低服務的標準和質量,把博物館打造成充滿人文關懷和和諧氛圍的溫馨家園。一是對前臺咨詢人員、保安、清潔工等一線工作人員集中培訓,增強服務意識;
二是在三峽**網開辟了**博物館網頁,宣傳展覽內容;
三是在廣播電視臺發布廣告,告知博物館免費開放的信息;
四是印制展覽宣傳單送發單位學校和市民手中;
五是結合文物普查工作向村民宣傳博物館已經是免費開放,歡迎參觀;
六是在三峽**網站上經常介紹博物館工作情況。通過這些手段,2009年接待觀眾44000人次,受到市民的好評。
文博工作創新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將按照黨中央提出的“要加強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要求,堅持走創新之路,為文博事業的發展做好新的更大的貢獻。
縣文化局在全市文化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交流發言材料第3篇
同志們:
很榮幸參加這次全市宣傳文化思想工作會議,很榮幸還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會前,市委宣傳部××部長讓我代表先進個人作交流發言。
我首先簡要介紹一下去年以來在宣傳工作上取得的成績。去年以來,我個人共在地市級以上主流新聞媒體刊發稿件XX篇,其中,省級以上XX篇,中央級媒體XX篇,特別是有XX篇稿件被《人民日報》采用,被××評為全國先進個人。評論上,我個人共根據重要事件、重要工作撰寫評論稿件XX篇,其中XX篇被省級以上媒體采用,個人也被××評為全國××系統輿情評論工作中先進個人,還有網站建設、新媒體建設等等在全市考核中都位居優秀等次。
做好筆桿子工作,我的經驗和體會是:
一、要多閱讀,儲備知識量更重要
我這幾年先后在鄉、縣公安局、市法院工作,比如2016年10月份我到市法院工作。當時,我面對的是我市法院在全省12個市州中連續13年排名倒數第一,都10月份了,但是我們在地市以上媒體發稿數是11。面對新環境,面對宣傳、信息、輿情、評論、理論、黨建、網站維護、新媒體建設等18塊工作,就我一個人,怎么辦?好在我有多年宣傳工作經驗,雖然法院工作不熟悉,但是按照以往經驗,我有最基本的宣傳知識儲備。所以,跟著法官參與了幾起案件的立案到審判再到執行后,當年我的發稿數達到了78篇,一下子從全省倒數一躍成為全省先進、全國優秀。所以,一定要注重日常知識的學習儲備,不然,寫稿子壓力會很大的。其他的工作,今天不想干、干不了,可以等到明天后天,但是新聞宣傳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性和實效性,特別是新聞報道,今天早上發生的事,中午就要發出來,等到明天發那就是舊聞,就不值錢了。
怎么儲備?就看你本市的報紙,比如《××日報》,還有你們行業系統的最高報紙雜志,比如《人民公安報》《人民法院報》。能保持把每天的報紙,特別是行業報紙的文章都能讀三五篇,你的文筆能力肯定會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