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資委在人才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材料
- 更新時間:2021-03-25 16:33:12
-
發言稿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國資委在人才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材料》,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國資委在人才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材料第1篇
一、2012年主要工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人才工作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成立了市國資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國資委主任任組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業務科室負責人為成員,明確了領導小組的責任,并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一個人,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領導成員聯系企業制度》《例會制度》《人才工作考核制度》等各項制度。同時,我們針對不同企業的特點,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的具體指導意見,特別是“533高端人才引進計劃”的具體目標和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明年我們將結合市管企業實際,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力爭有所突破。
(二)充分發揮作為市管企業主管部門的服務力度,不斷提高企業人才素質。一是加大對企業人才工作的服務力度。逐步健全完善了企業人才服務平臺,搭建人才、企業、人才中介、組織人事部門信息相鏈接的大平臺,為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為人才找到發展的平臺,為企業提供最新、最全、最準的人才信息和政策服務。對于積極進行企業優秀人才培育和引進的企業,從政策上給予支持,激發企業引進和培育人才的積極性。二是加強國資委機關和企業干部隊伍建設。今年,結合市委“塑造聊城形象從我做起”和“爭先進位年”這兩項活動,我們邀請了省社科院和省國資委的專家學者,對國資委機關全體和市管企業中層以上人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授課。重點講授了如何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公司治理結構建設、考核與激勵、黨風廉政建設和企業內部控制五個方面內容。三是企業人才的選用、培養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在人才培養上,一方面把立足點放在自主培養和自我發展。從企業選派一批中高層管理人員到省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班或大專院校進行學習,培養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頭腦、了解市場和有關政策法規的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企業人才隊伍。今年,我們組織企業參加了2012年“三高”企業發展戰略研究班培訓、入黨知識分子培訓班、財務人員赴XX學習等,培訓人才200余人次。同時,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讓廣大企業員工在學習中、工作中逐漸成材。另一方面,為迅速改善和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各企業按照人才規劃發展要求,積極開展人才引進工作。今年,中通集團共引進大學以上學歷畢業生140人,其中研究生46人,專業技術人才38人;昌潤集團引進高學歷人才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人;奧森公司引進大學畢業生18人;公交集團招收大學畢業生2名。這些人才的引進,基本改善了這些企業人才緊缺的現狀,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
(三)以魯西化工集團為試點,深化校企聯合辦學,逐步探索一條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途徑。近年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市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根據企業人才急缺的嚴峻形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魯西化工集團為試點,充分發揮聊城大學的辦學特長,成立了聊城大學魯西化工工程學院,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新思路、新途徑。目前,學院涉及化工、機械、材料、安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等六個專業,畢業生規模達855人,在校生505人,2012年招收本科200人,專科80人,在學生的培養上初步形成了“三個一流”(一流素質、一流成績、一流團隊)的學院文化,企業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初步與學校的教學理論相結合,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明顯提高。
二、2013年工作打算
(一)堅持需要和實用的用人原則,打破重學歷、資歷、輕能力、業績的傾向,構建新的考核評價體系,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廣泛吸納各地優秀經營管理人才。一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人才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市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引進、培養實施辦法和工作規劃,引進一批企業管理、專業技術等方面急需的經營管理人才。二是拓展人才引進渠道。多渠道、多方位邀請和吸納各類優秀經營管理人才來企業發展。三是優化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流動的體制環境。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流動的后顧之憂。
(三)注重培養。優秀企業家及高層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是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要重視企業家隊伍的培養建設,努力打造國有企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通過學習、交流、考察、培訓來提高現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總體素質,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參與市場競爭的應變能力。同時還要抓好在崗員工的培訓,重點是企業后備人才的培訓。
(四)推進全市人才培訓重點項目。以魯西化工工程學院為校企全面合作為出發點,進一步健全完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努力為企業培養優秀后備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加快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技師工作站”工程,建設完成“汽車焊工師工作站” 、“汽車涂裝工技師工作站” 、“汽車鉗工技師工作站” 、“汽車粘接工技師工作站”;進一步推動鑫亞公司“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人才培訓項目,努力使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達到或接近世界最先進的博世水平。
國資委在人才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材料第2篇
一、2012年主要工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人才工作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成立了市國資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國資委主任任組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業務科室負責人為成員,明確了領導小組的責任,并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一個人,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領導成員聯系企業制度》《例會制度》《人才工作考核制度》等各項制度。同時,我們針對不同企業的特點,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的具體指導意見,特別是“533高端人才引進計劃”的具體目標和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明年我們將結合市管企業實際,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力爭有所突破。
(二)充分發揮作為市管企業主管部門的服務力度,不斷提高企業人才素質。一是加大對企業人才工作的服務力度。逐步健全完善了企業人才服務平臺,搭建人才、企業、人才中介、組織人事部門信息相鏈接的大平臺,為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為人才找到發展的平臺,為企業提供最新、最全、最準的人才信息和政策服務。對于積極進行企業優秀人才培育和引進的企業,從政策上給予支持,激發企業引進和培育人才的積極性。二是加強國資委機關和企業干部隊伍建設。今年,結合市委“塑造聊城形象從我做起”和“爭先進位年”這兩項活動,我們邀請了省社科院和省國資委的專家學者,對國資委機關全體和市管企業中層以上人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授課。重點講授了如何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公司治理結構建設、考核與激勵、黨風廉政建設和企業內部控制五個方面內容。三是企業人才的選用、培養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在人才培養上,一方面把立足點放在自主培養和自我發展。從企業選派一批中高層管理人員到省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班或大專院校進行學習,培養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頭腦、了解市場和有關政策法規的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企業人才隊伍。今年,我們組織企業參加了2012年“三高”企業發展戰略研究班培訓、入黨知識分子培訓班、財務人員赴張家界學習等,培訓人才200余人次。同時,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讓廣大企業員工在學習中、工作中逐漸成材。另一方面,為迅速改善和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各企業按照人才規劃發展要求,積極開展人才引進工作。今年,中通集團共引進大學以上學歷畢業生140人,其中研究生46人,專業技術人才38人;
昌潤集團引進高學歷人才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人;
奧森公司引進大學畢業生18人;
公交集團招收大學畢業生2名。這些人才的引進,基本改善了這些企業人才緊缺的現狀,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
(三)以魯西化工集團為試點,深化校企聯合辦學,逐步探索一條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途徑。近年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市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根據企業人才急缺的嚴峻形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魯西化工集團為試點,充分發揮聊城大學的辦學特長,成立了聊城大學魯西化工工程學院,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新思路、新途徑。目前,學院涉及化工、機械、材料、安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等六個專業,畢業生規模達855人,在校生505人,2012年招收本科200人,專科80人,在學生的培養上初步形成了“三個一流”(一流素質、一流成績、一流團隊)的學院文化,企業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初步與學校的教學理論相結合,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明顯提高。
二、2013年工作打算
(一)堅持需要和實用的用人原則,打破重學歷、資歷、輕能力、業績的傾向,構建新的考核評價體系,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廣泛吸納各地優秀經營管理人才。一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人才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市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引進、培養實施辦法和工作規劃,引進一批企業管理、專業技術等方面急需的經營管理人才。二是拓展人才引進渠道。多渠道、多方位邀請和吸納各類優秀經營管理人才來企業發展。三是優化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流動的體制環境。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流動的后顧之憂。
(三)注重培養。優秀企業家及高層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是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要重視企業家隊伍的培養建設,努力打造國有企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通過學習、交流、考察、培訓來提高現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總體素質,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參與市場競爭的應變能力。同時還要抓好在崗員工的培訓,重點是企業后備人才的培訓。
(四)推進全市人才培訓重點項目。以魯西化工工程學院為校企全面合作為出發點,進一步健全完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努力為企業培養優秀后備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加快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技師工作站”工程,建設完成“汽車焊工師工作站” 、“汽車涂裝工技師工作站” 、“汽車鉗工技師工作站” 、“汽車粘接工技師工作站”;
進一步推動鑫亞公司“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人才培訓項目,努力使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達到或接近世界最先進的博世水平。
國資委在人才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材料第3篇
一、引進高層次人才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區農業局以各類惠農項目實施為載體,采取與項目聘用相結合的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知名專家。 XX年以來,我局共聘請高層次人才20余人次,這些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提高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快了我區農村新能源建設步伐,為推動全區農業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持續動力。
(一)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過程中,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培訓機構擇優選聘高層次人才,先后聘請了**市青年人才培訓中心高級顧問**、高級講師**、**學院農學系教授**、**區黨校副教授**等組成專家講師團,每人主訓2-3個示范村,同時根據每個培訓教師的熟知專業和示范村的主導產業需求,各位教師之間進行配對組合教學。這些高層次人才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憑著農技真本領走進田間地頭,走到農民身邊,對廣大農民的技術疑難,耐心講、示范做,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和敬業精神,贏得了廣大農民的贊譽。XX年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共進行農民輔導員集中培訓9次,每位輔導教師深入田間地頭巡回指導近10次,向農民發放技術資料、明白紙6**余份,使全區4**農戶直接受益,指導、帶動農民1.2萬余人。通過培訓,廣大農民的法律法規觀念、市場觀念、科技致富觀念等得到轉變和進一步加強;村主導產業生產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不斷增強,“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在一些示范村進一步顯現,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二)根據省、市關于做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XX年我區建立了“十、百千、萬”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田和“十、百、萬”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田。為做好玉米和小麥高產創建活動,除抓好科學選址、組織領導、嚴格考評等工作外,我們還先后聘請**學院教授**、**,**市農科院研究員**,**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研究員**等高層次人才,在玉米、小麥生產的各個關鍵時段,組成技術專家組,深入各示范片區,采用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技術培訓活動,在示范區全面實施了深耕深松、秸稈還田、種子包衣、適時晚播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小麥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一系列高產栽培集成技術。共開展技術培訓6期,培訓農民4**余人次,進行田間技術指導20多次,印發科技資料及抗旱明白紙1**0余份。去年,經**省玉米專家驗收小組實打驗收,十畝玉米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為958.89公斤;百畝高產示范田平均畝產為844公斤;千畝示范方平均畝產為731公斤;萬畝示范方平均畝產為0公斤。今年,經市農業局小麥測產專家組實打驗收,十畝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為651.4公斤;百畝高產示范田平均畝產為600.1公斤;萬畝示范方平均畝產為554.7公斤,產量均列全市“非高產創建項目縣”第一位。在高產創建活動的帶動下,實現了糧食連續6年增產豐收記錄,各項指標均創**區歷史最高水平,列全省前茅。
(三)XX年,我區在**鎮**村落實了秸稈生物氣化項目。該項目屬于農業部示范項目,沒有經驗及現成技術可循,項目建設所需的秸稈高效厭氧發酵生產沼氣和集中供氣技術,在全國更是僅有為數不多的人所掌握。為此,我們積極與掌握該項技術的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進行聯系,并最終與其達成協議,由**教授負責項目的全部圖紙設計;指導部分設備采購以及全部設備安裝的現場技術指導;指導完成設備調試和試運行;免費對操作工進行培訓,直到培訓合格上崗。共2頁,當前第1頁12
在**教授的精心指導與我們的積極配合下,農業部秸稈生物氣化試點項目在我區順利完成并正常運行。3月6日,全國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對我市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市特別是**區把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作為惠農之舉,積極推廣秸稈氣化和生物沼氣技術,建成了一大批秸稈沼氣工程,在全國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二、引進高層次人才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近幾年來,我區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起步較晚,底子薄、基礎差,與沿海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和不少問題:
宣傳力度不夠,引進人才意識不強;現有的專業人員中存在職稱資格高評低聘的情況,高級職稱職位少,專業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承載高層次人才的載體少,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機制和環境還沒有形成。資金投入不足,引進人才經費有限。引進人才渠道單一,專家引進被動。
(二)對策建議
1.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并通過經濟交流、成果示范等多種形式,深入基層、企事業單位,大力宣傳引進人才的重要意義、告知申報程序等內容,充分調動全社會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強化引進高層次人才機制。一是要切實加強領導,要把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高位推進,狠抓落實。二是各部門要加強協調合作,通力配合,努力開創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創新高層次人才管理機制,積極搭建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的新平臺,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風尚。
3.圍繞工作重點,狠抓重點項目。大力實施“人才高地”戰略,根據我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重點為太陽能、電子、空調等骨干企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幫助企業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加快產品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