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愛留守(困境)兒童品牌建設指導方案
- 更新時間:2016-02-29
-
計劃方案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關愛留守(困境)兒童品牌建設指導方案》,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愛心童享·愛心驛站”品牌建設指導方案
為切實加強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關愛工作,根據《xx縣群團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愛心童享·愛心驛站”品牌建設工作方案。
一、目標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群團改革工作精神,整合農村學校、機關職工、村級組織和社會資源力量,建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共享、困難共幫、陣地共建等協(xié)作機制,常態(tài)化開展愛心幫扶、心理疏導等關愛活動,促進農村留守(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二、工作內容
(一)確定關愛對象,建立關愛檔案
1.確定關愛對象。關愛對象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其中,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jiān)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也包括單親家庭中擁有監(jiān)護權的父親或母親外出務工的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困境兒童是特指十六周歲以下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yǎng)的兒童。
2.建立關愛檔案。充分掌握每名留守(困境)兒童學習及生活情況,思想變化情況,便于對他們有針對性地制定關愛活動方案,實施動態(tài)管理。一是完善1本留守(困境)兒童檔案資料,詳細記錄每名留守(困境)兒童基本情況。二是為每名留守(困境)兒童發(fā)放1本成長記錄冊,記錄他們成長。三是為每名留守(困境)兒童完善個人檔案,詳細記錄留守(困境)兒童的個人資料。四是為每名留守(困境)兒童制作1張健康卡,便于全面掌握留守(困境)兒童健康情況。
(二)依托群團陣地,探索運行模式
依托村(社區(qū))群團服務點,深化“愛心童享筑夢”行動,探索“婦聯(lián)負責、義工牽手、干群互助、社會幫扶”的驛站管理運行模式,做實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工作。
1.婦聯(lián)負責。主要指婦聯(lián)負責“愛心驛站”的建立和運行,由村(社區(qū))婦聯(lián)主席兼任負責人,打造“愛心童享·愛心驛站”品牌。重點負責落實和管理義工,指導義工開展日常工作;搭建干群橋梁,協(xié)助村(社區(qū))干部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駐村(社區(qū))干部開展幫扶行動;招募志愿者并引導其開展活動,協(xié)助愛心人士開展幫扶行動,組織開展愛心活動;承接上級婦聯(lián)工作任務,收集并向上級婦聯(lián)和有關單位動態(tài)反映留守(困境)兒童的基本情況和困難需求;組織群團服務點購買服務;開展其他有益于留守(困境)兒童的工作。
2.義工牽手。主要指義工一只手牽留守(困境)兒童,另一只手連干部群眾、志愿者和愛心人士等幫扶人群。義工重點負責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信息采集、錄入更新、走訪接訪、對接幫扶、心理疏導、安全監(jiān)管等工作,收集并向負責人反映留守(困境)兒童的基本情況和困難需求;定期組織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活動,協(xié)助開展其他公益服務。
3.干群互助。主要指村(社區(qū))干部、鄉(xiāng)鎮(zhèn)(街道)駐村干部負責,不定期地對留守(困境)兒童實施親情關愛和心靈關愛,積極協(xié)助義工和其他愛心人士解決留守(困境)兒童生活、學習等困難。困境兒童以村(社區(qū))群團干部聯(lián)系為主,落實群團干部直接聯(lián)系;困境兒童人數超出群團干部人數的部分,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群團干部補足聯(lián)系,確保1名困境兒童有1名群團干部直接聯(lián)系。
4.社會幫扶。主要指“愛心媽媽”、“愛心家庭”和志愿者等愛心人士對留守(困境)兒童的幫扶。
(1)“愛心媽媽”按“就地就近”原則進行招募,重點實施“六個一”關愛活動,即每周與孩子見面一次;每半個月與孩子談心一次;每月與監(jiān)護人交流一次;每季度與班主任溝通一次;每學期陪伴參加親子活動一次;每年陪孩子過節(jié)日一次。同時幫助解決留守(困境)兒童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如無法解決的,上報當地婦聯(lián)組織協(xié)同解決。
(2)“愛心家庭”主要面向社會招募富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自愿與困境兒童形成結對幫扶、具有穩(wěn)定收入和教育能力的城市家庭,主要對留守(困境)兒童實施四項關愛措施。一是給予情感上的關心,主動與孩子溝通,了解生活上的困難、學習上的需求、思想上的困惑,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解答困惑;二是通過談心、家訪等形式,讓家庭成員和孩子交朋友、共成長;三是每月至少給孩子或其監(jiān)護人打電話一次;四是每年至少陪同孩子同過節(jié)假日一次。
(三)明確建設任務,促進工作開展
1.落實一個活動場所。依托村(社區(qū))便民服務中心,落實一個不少于12平方米的活動場地。
2.配備一套設備。根據服務內容,配備辦公桌椅、電腦和視頻頭、音響、飲水機、書籍、體育器材等必要的設施設備。
3.落實一名義工。各村(社區(qū))落實1名義工具體負責關愛留守(困境)兒童工作。婦聯(lián)要面向轄區(qū)落實一名責任心強、熱心社會公益、有一定文化知識的社會人士擔任義工,一般由村(社區(qū))就業(yè)社保(醫(yī)保)協(xié)管員兼任。
4.掌握一批志愿服務者。各級婦聯(lián)牽頭建立關愛留守(困境)兒童志愿者協(xié)會,招募一批由轄區(qū)黨員干部、“五老”人員、致富能人、學校教師和在校學生、醫(yī)生和社會愛心人士等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伍。招募的“愛心媽媽”、“代理家長”和“愛心家庭”要作為關愛留守(困境)兒童隊伍的骨干,整合職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力量,聯(lián)手關愛留守(困境)兒童。
5.制定一套運行制度。一是負責人、義工輪流坐班制度,驛站負責人和義工每周坐班工作一天;二是定期開展活動制度,驛站每月組織開展一次活動;三是與學校定期對接制度,義工每月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所在學校對接一次;四是實行季度摸底調查制度,確保掌握的留守兒童基本情況準確無誤。
(四)落實關愛行動,建立長效機制
1.實行“二幫一”關愛機制。落實每名留守(困境)兒童的監(jiān)護人和愛心幫扶志愿者。探索由鄉(xiāng)鎮(zhèn)群團干部和村干部或轄區(qū)群眾和志愿者共同幫扶1名留守(困境)兒童的工作制度。通過上門服務、物資資助、親情電話、書信交流等方式,讓留守(困境)兒童提高自理能力,加強與父母的感情交流。
2.建立心理幫扶服務長效機制。一是定期開展團體輔導及培訓。利用寒暑假的冬令營和夏令營兩次活動開展團體輔導及培訓,幫助農村留守(困境)兒童構建健康心理。二是定期開展監(jiān)護人及幫扶人員培訓。每年組織留守(困境)兒童與監(jiān)護人和“愛心媽媽”等開展互動式的團體培訓,提升監(jiān)護和關愛能力。三是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個輔。對篩查出的有嚴重心理問題的留守(困境)兒童提供個案輔導服務,切實解決心理問題。
3.定期開展慰問和親情關愛制度。每年開展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關愛幫扶活動不低于5次(即春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中秋節(jié)慰問,冬令營、夏令營活動)。
4.建立農村留守(困境)兒童流動管理機制。對流進、流出的留守(困境)兒童,實行與當地婦聯(lián)組織聯(lián)合監(jiān)管,每月互通信息1次。對父母已經回家的,繼續(xù)對該兒童持續(xù)關注半年,并指導父母履行職責。
三、組織領導
村(社區(qū))“愛心童享·愛心驛站”品牌建設,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牽頭,工會和共青團配合,婦聯(lián)主席為具體責任人負責組織實施。
注:本方案中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標準:(1)父母雙方均失蹤、服刑或重殘(一、二級殘疾,下同),且家庭困難的兒童;(2)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服刑、失蹤或重殘,且家庭困難的兒童;(3)父母一方失蹤,另一方服刑或重殘,且家庭困難的兒童;(4)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重殘,且家庭困難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