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常用公文 > 政府公文 >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全文(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正文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全文(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全文(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更新時間:2016-01-07

          政府公文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全文(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 456 號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已經2006年1月11日國務院第121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總 理  溫家寶
                                    二○○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保障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正常生活,促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村五保供養,是指依照本條例規定,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村民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主管全國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
            村民委員會協助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開展農村五保供養工作。
            第四條 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為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務。
            第五條 國家對在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供養對象

            第六條 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第七條 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應當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因年幼或者智力殘疾無法表達意愿的,由村民小組或者其他村民代為提出申請。經村民委員會民主評議,對符合本條例第六條規定條件的,在本村范圍內公告;無重大異議的,由村民委員會將評議意見和有關材料報送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評議意見之日起20日內提出審核意見,并將審核意見和有關材料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核意見和有關材料之日起20日內作出審批決定。對批準給予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發給《農村五保供養證書》;對不符合條件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申請人的家庭狀況和經濟條件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可以進行復核。申請人、有關組織或者個人應當配合、接受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第八條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不再符合本條例第六條規定條件的,村民委員會或者敬老院等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以下簡稱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向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告,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并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核準后,核銷其《農村五保供養證書》。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死亡,喪葬事宜辦理完畢后,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向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告,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核準后,核銷其《農村五保供養證書》。

          第三章 供養內容

            第九條 農村五保供養包括下列供養內容:
            (一)供給糧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給服裝、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條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五)辦理喪葬事宜。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疾病治療,應當與當地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相銜接。
            第十條 農村五保供養標準不得低于當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據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適時調整。
            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可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區域內公布執行,也可以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制定,報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后公布執行。
            國務院民政部門、國務院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制定工作的指導。
            第十一條 農村五保供養資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預算中安排。有農村集體經營等收入的地方,可以從農村集體經營等收入中安排資金,用于補助和改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生活。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將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歸該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所有。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中央財政對財政困難地區的農村五保供養,在資金上給予適當補助。
            農村五保供養資金,應當專門用于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生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四章 供養形式

            第十二條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可以在當地的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也可以在家分散供養。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可以自行選擇供養形式。
            第十三條 集中供養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由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提供供養服務;分散供養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可以由村民委員會提供照料,也可以由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提供有關供養服務。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縣級人民政府和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為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提供必要的設備、管理資金,并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
            第十五條 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民主管理和服務管理制度。
            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應當經過必要的培訓。
            第十六條 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可以開展以改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生活條件為目的的農副業生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開展農副業生產給予必要的扶持。
            第十七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與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簽訂供養服務協議,保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養。
            村民委員會可以委托村民對分散供養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提供照料。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加強對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和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負責督促實施。
            第十九條 財政部門應當按時足額撥付農村五保供養資金,確保資金到位,并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
            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加強對農村五保供養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
            第二十條 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申請條件、程序、民主評議情況以及農村五保供養的標準和資金使用情況等,應當向社會公告,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十一條 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遵守治安、消防、衛生、財務會計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向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養服務,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符合農村五保供養條件的村民不予批準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或者對不符合農村五保供養條件的村民批準其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
            (二)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
            (三)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貪污、挪用、截留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依法予以罷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私分、挪用、截留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予以辭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提供的供養服務不符合要求的,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有權終止供養服務協議;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農村五保供養證書》由國務院民政部門規定式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監制。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1月23日國務院發布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同時廢止。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全文(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相關的文章

          網站使用說明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男人天堂2017| 亚洲专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91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